|咨询电话

027-85516152 (工作日日间)
15327190618 (夜间节假日)

科普知识

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普知识

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,是癌症吗?

发布时间:2025-04-03 来源:原创文章 作者:郑顺
字号:

肿瘤标志物升高≠患癌

在体检报告中,看到肿瘤标志物升高,很多人都会心头一紧,担心自己是不是患上了癌症。肿瘤标志物这个词听起来神秘又可怕,那它究竟是什么?升高了真的就意味着患癌吗?今天,我们就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,一探究竟。

认识肿瘤标志物

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,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、释放,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。简单来说,它就像是肿瘤细胞释放出的“信号弹”,我们可以通过检测血液、尿液等体液中的这些物质,来辅助判断身体是否存在肿瘤。

常见的肿瘤标志物有很多种,每种都有其相对应的可能提示的肿瘤类型。比如甲胎蛋白(AFP),主要用于肝癌的筛查;癌胚抗原(CEA)在结直肠癌、胃癌、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可能升高;糖类抗原125(CA125)常用于卵巢癌的辅助诊断;前列腺特异抗原(PSA)则与前列腺癌关系密切 。

肿瘤标志物升高≠癌症

虽然肿瘤标志物与癌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但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,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患上了癌症,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
良性疾病影响:许多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升高。例如,甲胎蛋白在孕妇体内会生理性升高,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;患有病毒性肝炎、肝硬化等肝脏良性疾病时,甲胎蛋白也可能轻度升高。再如,胰腺炎、胆囊炎、肺炎等炎症性疾病,也可能引起癌胚抗原升高。糖类抗原125在女性盆腔炎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情况下也可能出现升高。

检验误差:检测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肿瘤标志物结果出现偏差。比如标本采集不当、检测仪器的精度问题、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等,都有可能造成假阳性结果,即实际上身体并没有肿瘤,但检测结果却显示肿瘤标志物升高。

哪些情况需警惕

尽管肿瘤标志物升高不一定是癌症,但某些情况下,还是需要我们提高警惕:

持续显著升高:如果肿瘤标志物不仅升高,而且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大幅度上升,这种情况患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。例如,甲胎蛋白持续超过400μg/L,并且排除了其他可能导致升高的因素,如妊娠、活动性肝病等,就需要高度怀疑肝癌的可能。

多项指标同时升高:单一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意义不大,但如果同时有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,那么患癌风险会增加。比如癌胚抗原、糖类抗原19-9、糖类抗原72-4等多个消化系统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同时异常升高,要警惕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。

发现升高后该怎么做

当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时,不要惊慌失措。首先,要及时与医生沟通,医生会结合你的年龄、家族病史、吸烟饮酒史、既往疾病史等个人信息,以及症状表现,综合判断升高的意义。

进一步检查:可能会建议你进行更详细的检查,如影像学检查(CT、MRI、超声等)、内镜检查(胃镜、肠镜等),必要时还会进行组织活检,通过病理检查来明确是否存在肿瘤以及肿瘤的性质。例如,怀疑肺部有问题时,会进行胸部CT检查,查看肺部是否有占位性病变;如果发现肠道肿瘤标志物异常,可能会安排肠镜检查,直接观察肠道内部情况,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诊断。

定期复查:如果经过全面检查后,没有发现明显的肿瘤迹象,医生一般会建议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,观察其变化趋势。有时一次的升高可能是偶然因素导致,通过多次复查,若指标逐渐恢复正常,那么患癌的可能性就较小;若指标持续异常或不断升高,则需要进一步深入排查。

总之,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,不必过度恐慌,但也不能掉以轻心。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就医,听从医生的专业建议,进行全面评估和进一步检查,以明确原因。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态度,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健康。